第03: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国际艺术评论奖四度评出“世界好艺评”~~~
国际艺术评论奖四度评出“世界好艺评”~~~
国际艺术评论奖四度评出“世界好艺评”~~~
国际艺术评论奖四度评出“世界好艺评”~~~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艺术评论奖四度评出“世界好艺评”
艺术商业化的时代 艺评能否“独善其身”
  ■本报记者 曹之光

  日前,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颁奖典礼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来自斯里兰卡的英文投稿者乔蒂·多尔斩获大奖,获得8万元人民币奖金及短期驻留上海或伦敦的机会。二等奖则被中文投稿者刘加强与英文投稿者肖恩·艾什顿获得,他们各获3万元人民币奖金。

  作为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的资助项目,IAAC举办4年来,先后收到来自全球的近千篇艺术评论投稿,同时也引发了业界的思考:艺术评论有门槛吗?艺术评论的价值是什么?对于上述问题,参与颁奖典礼的中外艺术人士各抒己见:他们既希望聆听大众不一样的声音,同时也期待看到更多“严肃的评论”。

  高门槛催生高质量

  IAAC首拒“一稿两投”

  IAAC的创办,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IAAC组委会成员、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介绍,今年共收到127篇中文投稿,以及78篇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英文投稿。今年IAAC首度要求投稿为从未发表过的全新评论文章,因而最终投稿数量仍能与往届持平,显得难能可贵。

  本届IAAC的投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中英文投稿者的人员组成有显著差异。据透露,中文投稿者里学生最多,占投稿总数的28%,其次是媒体人及自由撰稿人、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士、策展人及艺术家等。而在英文投稿者中,学生仅占4%,媒体人及自由撰稿人数量位居第一,所占比例高达40%。此外,今年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英、美等6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中文投稿者,而来自中国的英文投稿者也有6位。“这样的‘错位’,让我们相信,IAAC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当代艺术界的国际交流。”甘智漪表示。

  5名背景各异的中外艺术专家担任本届IAAC的评委。经过三轮评选,最终18篇作品入围。“评委都对今年的作品质量感到震撼。”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名誉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认为,“艺术评论者要在每日的喧闹声中,保持批判的精神,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艺评向多元化发展

  只有3%的观众看导览手册

  本届IAAC的投稿质量让评委“震撼”。然而,对于整个艺评圈的生态,圈内人士则颇有忧患意识。

  “在当下的艺术环境中,艺术评论或者艺术的解读性文字,都以讲究实效为目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提及一个现象:在大型展览入口处,一般都会放置导览手册。观众进门人手一册,出门后,往往就把这些册子扔掉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作品旁的解读性文字,内容再枯燥,观众也大都会看完。“艺评原来多存在于纸面上,属于学术范畴。如今艺评和评论诠释的对象却要放在一起,才能帮助观众在最短时间内读懂作品。”龚彦对艺评的浮躁趋势表达了忧心。

  曾任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首名外籍馆长的艺术评论家李龙雨,则分享了中国美术学院统计的两组数据,对龚彦的观察给予了支撑:3年前,只有3%的观众会看当代艺术展览的导览手册,而在10年前,这一数字是7%。

  谈及观众不看导览手册的原因,李龙雨认为:“这是因为当下观众不甘于做被动的艺术接受者,而希望成为主动的艺术消费者。”他提出,观众观展观念的变化,促使艺术评论发生转型:艺评正在向“每日报告”转变,它可以是观众在作品前发表的看法,也可以是社交网站的博客文章,其形式变得多元,出现频率变得更高。

  “艺术评论不再是闭门写作的行为,而是大众随时随地发出的声音。”李龙雨为艺术评论大众化欣喜的同时,也仍有忧虑惋惜:“评论虽层出不穷,但质量参差不齐。”

  呼吁回归“严肃写作”

  拒绝迎合快消心态

  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美术馆的数量是34家,2016年则达到了78家,平均每年增加近10家。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美术馆共举办展览483项,观众达352万。闲暇时参观艺术展,已成为许多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

  放眼全世界,艺术市场向好,而艺评门槛的降低,却使艺术评论的中立性受到影响。正如亨利·梅里克·休斯所说:“艺评家曾经是离艺术家最近的人,现在这个位置,已被收藏家取代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员顾佳则表示:“在这个喧哗的时代里,IAAC有点孤独、有点不合时宜。”

  “这个时代越是浮躁,越是需要严肃的评论文章。”艺评家、策展人费大为说,在这个艺评日渐大众化多元化的时代里,许多艺评人没有受过完备的学术训练,他们在文章中轻易断言一个展览“好”或“不好”,习惯用“很有态度”来吸引眼球。他认为,艺术评论的呈现方式,会随时代发生改变,但艺术评论的内容方面不能迎合快消心态,艺评家应坚决以纯粹的态度去写艺术评论,而这正是IAAC的初心。

  龚彦呼吁,艺术评论要回归它的“古典时代”:放弃大众读者,只面向高素质的艺术从业人群:“艺术评论要为‘真正的高手’去写,然后再用思想理念‘撼动’他。这就是我期待艺评能够产生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文化
   第04版:浦东1
   第05版:浦东2
   第06版:卫生
   第07版:乐寿
   第08版:民政
   第09版:展览
   第10版:品味
   第11版:广告
   第12版:漫画
浦东8大“艺术商圈”本月集中亮相
到东艺和江珊一起《守岁》浦东人可半价购文化惠民票
艺术商业化的时代 艺评能否“独善其身”
浦东“艺术商圈”12月部分文化活动
浦东时报文化03艺术商业化的时代 艺评能否“独善其身” 2017-12-07 2 2017年12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