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上海海关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今年上半年分批推出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下半年则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继续推出改革创新的制度安排。上述信息是记者从昨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上海海关党组成员、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张华鲁介绍,上述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服务制度将分成两个阶段推广。
其中,5月1日前后推广实施7项制度,包括“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制度”、“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制度”、“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境内外维修制度”、“期货保税交割制度”、“融资租赁制度”。
5月1日后至6月30日前后分批推广和实施7项制度,包括“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制度”、“简化通关作业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内销选择性征税制度”、“集中汇总纳税制度”、“保税物流联网监管制度”、“智能化卡口验放管理制度”。
数据统计显示,通过试点,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半年多来,制度创新红利初显,市场活力得到明显释放。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张皖生介绍称,在有效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根据测算,企业的货物通关时间平均可以缩短2至3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截至今年3月底,区内海关新增注册企业2438家,总数达7392家,呈现出快速增长、多元发展的态势。
此外,自贸试验区内的贸易规模正在稳步增长。今年1至3月,自贸试验区内进出口值304.1亿美元,同比增长6.5%,海关征税234.6亿元,增长10.5%。自贸试验区的区域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已推动总部经济、跨境电子商务、全球维修、融资租赁、文化贸易等10个领域约350家企业功能拓展,涉及进出口货值超百亿美元。
“上述14项制度是对现有海关监管服务制度的创新和突破,但还只是海关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第一批创新制度,今后还将有更多创新制度出台。”张华鲁说。
据他透露,目前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上海海关已经进行了先期的研究,包括在企业征税项由原来的审核制到企业自主申报;推广企业信用体系,赋予高信企业更多便利;推广AEO认证,跟国外海关进行合作,将通关便利推向国际等。
“我们还设想将在自贸试验区推行企业协管员,方便企业与海关进行沟通,解决企业在办理海关手续或者解决海关通关业务中的难题和障碍。”张华鲁表示,预计各项创新制度到位后,将大大提高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