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上海正在加速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昨日,在浦东举行的《中国2049战略》课题成果发布会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目前上海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金融市场交易规模比2010年翻倍,今年争取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交易额1000万亿元。
国际金融中心需要硬指标
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伦敦等全球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作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国内金融中心,但距离国际金融中心尚有距离。
“按照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到2020年),目前仅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届时要与纽约和伦敦等老牌全球金融中心相抗衡,需要有一些硬指标,比如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金融市场交易额。”一位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有研究的专家此前向记者表示,“其中,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要达到16%至17%,这意味着,上海未来每年要保证比例增加0.5%左右。”
在金融市场交易额方面,该人士表示,假如每年以100、200万亿元的速度增长,2020年上海交易额将达到1800万亿元左右,有望超过香港、新加坡或东京的金融中心的规模,与纽约和伦敦接近。
2014年上海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68.43亿元,同比增长14%。当年,上海市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786.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记者注意到,一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已大幅增加。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967.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8.7%。
除上述两大硬指标外,上海目前也已基本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金融机构的体系,金融业务创新也不断推进。郑杨透露,截至2014年末,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到了1405家,较2010年末增加了356家,总部及功能性的机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金砖银行落户上海,这是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多边金融组织。上海同时还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窗口,截至2014年末,上海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419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约30%。
自贸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海金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吸引力日益提升,通过实施各项金融服务措施,积极吸引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集聚上海,努力营造有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郑杨表示。
在郑杨看来,上海正在加快推进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为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领域是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的重点内容之一,一年多来围绕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业对外开放领域,上海推出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改革的力度和创新的步子也比较大,同时也非常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今年将继续在金融开放上加大力度,积极领跑金融改革和创新。”郑杨透露。
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业紧抓自贸区扩区机遇,借助自贸试验区创新试验平台先行先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来自上海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上海自贸试验区(包括扩展区域)共有94家银行机构以及27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内一季度企业跨境资金池业务和跨境集中收付金额分别为889.71亿元和40.09亿元,分别达到2014年全年的70%和50%。截至3月末,共有14家商业银行开立1.2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较年初增加0.25万个;分账核算单元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796.81亿元和796.65亿元,占上海辖内银行业总资产和总负债的比重分别为7%和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