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张江高科技园区首批开拓者 追求科学进步脚步永不停歇~~~
张江高科技园区首批开拓者 追求科学进步脚步永不停歇~~~
张江高科技园区首批开拓者 追求科学进步脚步永不停歇~~~
张江高科技园区首批开拓者 追求科学进步脚步永不停歇~~~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 出版 刊例 | 媒体介绍 | 项目推介 | 联系我们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江高科技园区首批开拓者 追求科学进步脚步永不停歇
陈凯先院士:今天更应有创新自信
  ■本报综合消息

  今年70岁的陈凯先院士,追求科学进步的脚步从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放缓,正如他的名字那样:为科学奏“凯”,为创新争“先”。他作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力争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第一批开拓者;他作为中科院院士,开了院士出任基层科研单位党委书记的先河;他作为从事现代科技研究的合成药物化学家,担纲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如今,他是上海市科协主席,一位在科学界令人尊敬的学者。

  药物所东迁张江 

  迈出勇敢一步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坐落在祖冲之路上,张江高科地铁站对面。这是这家研究所从当年北京创立起经历的第4次搬迁。

  近20年前,上海市政府和科技部等部委决定共建“张江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陈凯先与所领导班子反复研讨,意识到研究所一定要融入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才能置身于发展战略的前沿与核心,决心去张江开始药物所历史上的“第四次创业”。

  新药筛选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突出的薄弱环节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凯先和所领导班子组织力量,积极向科技部申报建立“国家新药筛选中心”。1997年5月,上海药物所成功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被遴选为我国首个“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成为张江园区开发早期第一个进入园区的国家级科研中心,现已发展为亚洲最先进的新药筛选中心。

  陈凯先用了8年多时间,组织和带领药物所科研人员建立起药物设计和发现、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代谢研究等研究中心,同时,完成了制剂研究、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等技术平台建设的框架,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创新药物研究技术体系。

  时至今日,陈凯先依然清晰记得2000年年中时,全所党政班子第一次来到张江未来的所址实地察看。当时面对一片荒地和空荡荡的周边环境,他内心不禁希望和担忧交织,真是五味杂陈、难以言状。如今,在十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下,陈凯先倍感欣慰。

  推动新药审批试点

  写进 “科创 22 条”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陈凯先再度建言改进我国新药审评方法和机制。陈凯先说:“新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一个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批准上市,即使没有大的波折,也至少需要经历10-12年的时间,其中等候国家审批的时间加起来就大约要占4-5年”。陈凯先说,有不少企业家向他反映:有些新药研究项目在开始时我们并不落后,甚至有的项目我们还走在国际前面,但是由于审评缓慢,拖在了后面,失去了先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令人扼腕。

  陈凯先给记者举例,美国2011年批准了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新药维罗非尼,只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我国现行的新药审评办法时间长、有些做法不尽科学合理,不利于鼓励突破性创新,不利于国际竞争、“弯道超车”后来居上,亟需改革。

  如今,推动新药审评审批试点被写进了“科创22条”,陈凯先表示,今后,如果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上海转化医学中心等部分区域尝试对一些创新性强、市场急需的新药实行科学合理的加速、简化审批试点,对一些跨适应症的新药审批能适当放宽,都将对上海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整体创新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新政落地,将有利于整体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如果试点最终能取得成功,未来全国的创新药物研发将有可能向上海集中,推动上海张江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再过3个月,新中国曾经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成就——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就将走过半个世纪。陈凯先说,这是人类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50年前,我们能做到在某些科技领域‘领跑’国际;今天,更应有这样的创新自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市场
   第05版:财经
   第06版:浦东1
   第07版:浦东2
   第08版:卫生
   第09版:公告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养生
   第12版:漫画
陈凯先院士:今天更应有创新自信
“张江最牛违建”昨日被拆除
数据新闻
报头
浦东时报一版要闻01陈凯先院士:今天更应有创新自信 2015-06-17 2 2015年06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