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与上海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互为印证:去年,上海市全年登记报告新发恶性肿瘤病例6.6万例,发病率为465/10万;肿瘤已成为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则显示,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低于发达国家,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左右。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死亡率为266/10万。
据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林涛介绍,肺癌仍然是浦东新区发病率、死亡率排第一位的癌症。前10位癌症中,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近10年的数据表明,浦东大肠癌、肺癌、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癌上升速度最快,以每年17%的速度在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新区肿瘤发病率在40岁后快速提升,55岁之前成年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55岁之后,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且上升更迅速。”林涛说,浦东新区肿瘤的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总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岁的人患癌风险为万分之二,85岁的人风险可达五分之一,两者相差1000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郑莹教授指出,从欧美国家经验来看,癌症防治与干预见效需要近30年时间。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每个居民个体而言,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关键在于降低患癌风险、及早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郑莹认为,当前上海“瘤谱”日渐接近欧美国家,这与推广筛查和人群防癌意识提高,能够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密不可分。对于肿瘤控制,上海成功地学习了欧美国家的经验,将重点放在预防、筛查和提高治疗水平上,成效显著。据悉,上海市是我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报告覆盖本市人口已达到100%。
据了解,上海市现有恶性肿瘤患者超35万人,5年相对生存率为53%,高于国家癌症中心报道的30%的全国平均水平。5年相对生存率,指恶性肿瘤患者的观察生存率与假定其为一般人群的期望生存率的比值,相对生存率越接近100%,越表明患者的生存情况与一般人群接近,反之表明患者生存情况越差。
此外,大肠癌、乳腺癌等在西方发达国家较常见的癌症,上海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已与美国平均水平非常接近,甚至比欧美国家更高。郑莹对此解释称,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并不高,这得益于上海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高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