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症状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迄今已使用30余年,成为与药物治疗、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
浦南医院心内科主任于泓教授指出,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发展,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血管开通率可高达80%-90%:“CTO开通可使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降至5%以下。”此外,生物可吸收支架也是近年来备受业内瞩目的新产品。不过,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疗效与安全性应当并重。于泓认为,今年美国发布的几项重大临床研究成果,极有可能改变现有心血管临床指南的推荐意见,有必要梳理一下相关新知识。
有些患者和家属认为,心梗后介入治疗,出院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于泓提醒,“心脏康复”是个终生概念。国际上提出的现代心脏康复,是指患者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教育、心理、营养等咨询指导,重获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状态的综合方案。世界卫生组织按时间间隔将心脏康复分为三阶段:急性阶段,即发病后住院的时期,时间是1到2周;恢复阶段,即院外早期康复,为急性血管事件发生后的3到6个月,可持续到1年;巩固阶段,即院外长期康复,是心血管事件发生1年后为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持续终生。